首页- 生活 > 详情

历时四十年“挖啊挖”,这个“四川造”新品有望助力“江团自由”

2023-05-17 06:08:56来源:川观新闻

日前,农业农村部正在对本年度17个通过现场审查的水产新品种进行公示,“四川造”长吻鮠新品种“川江1号”位列其中,这也是四川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长吻鮠新品种。

成年“川江1号”。受访者供图

长吻鮠,四川人更习惯称之为“江团”,是长江中上游水系中名贵的经济鱼类,也是川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淡水水产品之一。长期以来,由于其原生品种抗病性不强、生长速度不快,江团的产量始终无法稳定、身价居高不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那么,四川科研团队用了近40年培育出的“川江1号”,能否让四川人的“江团自由”更进一步?

研发的背景:

餐桌上的“宠儿”,人工驯养起步还不到40年

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水产所”),是川内最早涉及江团驯养繁殖的科研机构,也是“川江1号”的主要研发单位。水产所党委书记杜军介绍,从驯养到繁育新品种,大伙走了差不多40年。

1984年,刚刚大学毕业的杜军,领到了一个任务:野化驯养江团。这是一份看起来很是枯燥的工作——每天记录水温、投食记录和生长变化。

但很快,杜军就清楚了这份工作的特殊性。

20世纪80年代,改革开放带来的餐饮消费快速增长,让江团成为四川人乃至全国消费者餐桌上的高档菜肴。但与之相对应的是,彼时四川乃至全国对于长吻鮠的人工养殖才刚刚起步,产品长期供不应求。

“我们每次靠岸,都有餐馆老板跑来问有没有江团。”宜宾翠屏区李庄镇渔民王明均说,过去几十年里,单个体重两三斤的江团,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,价格很高。

江团的身价有多高?

四川省美食家协会有关负责人回忆,1985年前后,成都市场上的野生江团价格一度稳定在十多元一斤。当年,成都全市在职职工年均工资才刚刚突破千元大关,“一家人吃一顿江团,半个月工资就没了。”

“有好几次,成都城区的高档餐馆没货了,都要从我们实验基地拉货。”水产所不少离退休职工记得,彼时的江团可谓有市无价。

瞅着江团的前景广阔,在20世纪80年代,水产所就把江团的人工驯养繁殖作为主攻方向。最终,在1990年前后,水产所在全国率先掌握了江团人工繁育技术。

“当时,我们以为这个技术能够缓解大家吃鱼难的问题。”杜军说,自己也没想到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

研发的关卡

初始阶段只能靠人工筛选,成果还需要20年验证期

考验,出现在全省大规模养殖江团以后。

“经常血本无归。”眉山青神县白果乡养殖户许均说,当地出产的“青神江团”蜚声中外。但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工养殖过程中,往往出现“三年两不收”的尴尬局面。

原因主要是病虫害的频发以及生长速度慢。而在江团鱼苗刚刚投放阶段的细菌感染或者出血病(小瓜虫病),更是因为超高的致死率被称为“江团杀手”。

“我们认为,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品种研发。”杜军解释,药物等手段防治病虫害,只会增加养殖户投入且影响江团品质。只有从提升品种抗病性、速生性角度入手,才能真正让江团产业经受住考验。

1994年前后,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牵头,正式启动江团新品种繁育。但这个项目从一开始,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。

科研人员测量“川江1号”生长情况。受访者供图

“那时候,我们没有分子研究设备,做不了品种分析。”四川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记得,在最初阶段,科研人员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——挨个翻找已经翻塘(鱼塘的鱼大面积死亡,鱼会在水面翻肚)或者出塘的鱼塘,寻找病虫害侵袭下的幸存者以及生长较快的个体。

“我们想的是,这些能够幸存下来的和生长较快的江团,一定有特别之处。”杜军说,就是靠着最原始的方式奔波,“川江1号”有了最初的父本和母本。最终,依靠这些父本和母本,四川在本世纪初研发出了“川江1号”的原种。

新品种性能几何?

最直接的办法,是通过实验验证。而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:根据国家有关规定,一个水产新品种要想通过审定,前提之一是必须要经过四个世代的验证。

但是,江团是出了名的“性晚熟”。一般来说,雄性江团需要4年才能参与下一代繁育,雌鱼则要五年。也就是说,新品种可不可靠,要20年后才会有答案。

“这些年,我们就干一件事:养鱼,然后通过分子手段改良品种。”杜军说,在长达20年的“考试周期”,自己每天都在期待最终的“成绩单”。

未来的设想

新品种通过审定后,能否助力四川江团产业腾飞?

“成绩单”在今年3月4日的现场审查会给出。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在现场验收后认定,“川江1号”鱼苗投放两年后出塘体重可达1.4斤,较传统品种生长速度高出30%。同时,“川江1号”对细菌感染或者出血病(小瓜虫病)等常年病虫害具备较强的抗病性。根据这一结果,专家们一致同意 “川江1号”通过现场审查。

科研人员正在捕捞“川江1号”。受访者供图

除了技术,参与验收的专家们更感兴趣的是:“川江1号”能够多大层面改写全国江团市场。

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,2018年至去年底,全国江团价格上涨了15%左右。同期,全国江团产量增加了50%左右,前景被普遍看好。

科研人员正在给“川江1号”称重。受访者供图

全省年产江团9万吨左右、占全国四分之一,全省的江团苗产量占全国的六成。而紧随四川之后的广东、湖北江团产量均在7万吨左右。

据了解,去年“川江1号”鱼苗投放量不过两三百万尾,不足全省江团养殖量的二十分之一。那么,新品种的到来,能否让四川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、扩大?

“接下来,我们将以本次通过国家审定为契机,在全省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力度,让养殖户的收益搞上去,让消费者的成本降下来。”四川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提醒,“川江1号”经国家审定后,将可能在全国大面积推广,四川养殖户没有“躺平”的理由,“还是要再接再厉,把产业做大做强。”

标签:

上一篇:播报:lols1国服第一_lol国服第一天使是谁英雄联盟国服第一天使是谁
下一篇:最后一页